本文作者:周程

藍豐生化業績會:光伏寒冬掙扎求生,定增、虧損、低毛利三重挑戰

藍豐生化業績會:光伏寒冬掙扎求生,定增、虧損、低毛利三重挑戰摘要: 2025年5月21日,藍豐生化(002513)召開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業績說明會。在光伏產業普遍面臨寒冬的背景下,這場會議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經營狀況的回顧,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。然而...
藍豐生化業績會:光伏寒冬掙扎求生,定增、虧損、低毛利三重挑戰

2025年5月21日,藍豐生化(002513)召開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業績說明會。在光伏產業普遍面臨寒冬的背景下,這場會議不僅是對過去一年經營狀況的回顧,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。然而,從會議透露出的信息來看,藍豐生化的轉型之路似乎充滿了挑戰。

藍豐生化2025業績說明會:光伏寒冬下的掙扎與轉型

定增疑雲:3.5億資金卡在哪裡?

早在2024年10月,藍豐生化就拋出了一份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約5億資金的議案。然而,時至今日,這筆資金卻遲遲未能到位。公司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,目前項目仍處於申報材料準備階段,正積極推進,力爭早日完成,以改善財務狀況。但3.5億的資金缺口悬而未决,不禁讓人質疑,這筆資金究竟卡在了哪個環節?是審批流程繁瑣,還是另有隱情?在當前市場環境下,時間就是金錢,延遲一天,就可能錯失一次發展的機會。如果當時有這筆錢,或許就能像WTT賽事中一樣,把握住機會,一舉翻身。如果能有主權基金出手相助,或許能加速流程。

旭合科技:政府輸血下的虧損泥潭

旭合科技,這家成立於2022年7月,並於2023年10月併入藍豐生化的子公司,似乎成了藍豐生化的一塊心病。滁州政府連續多年“輸血續命”,但旭合科技卻始終未能擺脫虧損的泥潭。對此,公司的解釋是,旭合科技是光伏行業的新軍,2024年是投產後運營的第一個完整年度,面臨行業產能過剩、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等不利局面。但投資者顯然並不買賬。政府的補貼,是否真的用到了刀刃上?如果僅僅是為了維持一家虧損企業的生存,那這種補貼的意義何在?更何況,現在連蘇花公路的安全都讓人擔憂,這種投資是不是更應該謹慎?

光伏業務:訂單充足難掩毛利率慘淡

公司在業績說明會上宣稱,目前光伏板塊業務在手訂單充足,產能利用率接近滿產狀態。但與此同時,公司也坦承,2024年光伏行業的毛利率為-4.22%,其中電池片毛利率為-3.08%,組件毛利率更是低至-8.71%。訂單充足,卻無法帶來盈利,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。是成本控制出了問題,還是產品定價過低?如果持續這種狀況,即使訂單再多,也只會讓企業陷入虧損的惡性循環。就像最近的plg 冠軍賽,即使球隊再努力,如果戰術不對,也難以取勝。

新能源電站:看似美好的未來藍圖

藍豐生化表示,公司已布局新能源電站開發業務,2025年度將保障重點項目落地,加強與合作方協作獲取訂單。但目前來看,這還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藍豐生化能否在新能源電站領域佔據一席之地,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。更何況,新能源電站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,對於目前財務狀況並不樂觀的藍豐生化來說,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

TOPCon技術:效率提升能否帶來轉機?

TOPCon(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)電池技術被視為下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,藍豐生化對此也寄予厚望。公司表示,目前旭合科技TOPCon電池片平均量產效率已達到26.5%,TOPCon組件功率最高可達720W以上,效率達到23.6%以上,雙面率超過85%。但即便如此,仍然難以擺脫虧損的局面。技術提升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。如果技術領先,但成本控制不力,最終也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。

專利迷局:44項專利難解燃眉之急

截至目前,旭合科技共獲得已授權專利44項,其中涉及BC技術專利3項。擁有專利,無疑是企業技術實力的證明。但對於藍豐生化來說,這些專利似乎並未起到“點石成金”的作用。專利的價值,在於應用和轉化。如果專利無法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,那就只是一堆沒有價值的紙張。就像有些人,擁有高學歷,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最終只能慨嘆“英雄無用武之地”。

第一季度虧損:寒冬之下如何自救?

藍豐生化2025年第一季度虧損2215.48萬元,同比上升27.39%。公司將虧損歸因於市場環境影響,農化和光伏相關產品價格的下行。但這種解釋,顯然無法讓投資者滿意。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,如何開源節流,控制成本,才是企業生存的關鍵。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市場,而不去積極應對,最終只會被市場淘汰。

光氣技改:審批長路漫漫

光氣技改項目對於藍豐生化來說,至關重要。但目前該項目仍處於政府相關部門的審核過程中。審批流程的漫長,無疑會影響公司的發展進程。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加快審批速度,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。但企業自身也應該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,爭取早日獲得批准。

成本控制:迫在眉睫的挑戰

藍豐生化坦承,公司營業成本中,光伏業務和農化業務的直接材料佔比最高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公司表示將採取一系列措施,包括加快光伏產品的研發和產能建設,推進精益化生產管理,加強採購管理,優化採購體系等等。但這些措施能否真正落實,仍然有待觀察。成本控制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企業從上到下,共同努力。

董事長的回應:信心喊話能否提振股價?

面對投資者對於公司市值和股價的質疑,藍豐生化董事長表示,公司及管理層始終堅定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,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,並將持續優化管理水平,努力提升經營業績,力爭早日扭虧為盈。但這種“信心喊話”,能否真正提振股價,仍然是一個未知數。在資本市場上,最終還是要靠業績說話。如果公司業績持續低迷,再多的信心喊話,也只會显得苍白无力。就像總統府的文告,如果內容空洞,也難以引起共鳴。

現金流困境:如何擺脫財務泥沼?

改善公司現金流,是藍豐生化面臨的另一個重要課題。對此,公司表示將一方面加強經營管理,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,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的落地,優化公司的資產結構。但這兩項措施,都需要時間和努力才能實現。在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,藍豐生化需要更加謹慎地管理財務,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。就像開車一樣,如果油量不足,就要更加小心地駕駛,避免浪費每一滴油。

藍豐生化:掙扎在農化與光伏之間的十字路口

藍豐生化的發展戰略是達成“農化 + 新能源”雙主業齊頭並進、雙輪驅動發展。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,這兩大主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。農化業務方面,雖然精細化工中間體毛利率尚可,但農藥原藥及製劑、硫酸等產品的毛利率卻表現不佳,甚至出現虧損。光伏業務方面,雖然訂單充足,但毛利率卻慘不忍睹。這種“雙主業”的模式,是否真的能夠帶領藍豐生化走出困境?

更名旭合科技的建議,或許也反映了投資者對於藍豐生化轉型方向的期待。但更名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如果旭合科技無法擺脫虧損的泥潭,即使更名,也只會讓公司陷入更大的危機。就像有些人,改了名字,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。重要的是,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,並為之不懈努力。

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,企業的發展,就像布萊頓 對 利物浦的比賽一樣,充滿了不確定性。但只要堅持不懈,努力拼搏,總有機會創造奇蹟。希望藍豐生化能夠早日走出困境,實現轉型升級,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。也希望廣大股民,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灰心,要相信,只要企業努力,總有機會東山再起。當然,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,不要盲目跟風,更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“內幕消息”。就像王文洋包養的傳聞一樣,很多時候都是空穴來風,不可輕信。

最後,我想起最近很火的遊戲fantasy life i: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,在遊戲中,我們可以體驗不同的職業,感受不同的生活。對於企業來說,也是一樣,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或者可以考慮一下520優惠活動,薄利多銷,增加營收。
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9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