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中长期资金入市:政策推动与市场影响深度解读

2025年1月23日,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,旨在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此举涉及商业保险资金、公募基金以及市场生态的全面调整,预计将带来万亿规模资金入市。
一、 商业保险资金:加大入市规模,优化考核机制
方案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%用于投资A股,按2023年新单保费测算,每年将新增约3500亿元长期资金。此外,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,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。为引导长期投资,方案实施长周期考核,降低当年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权重,提升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,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。
二、 公募基金:提升入市比例,降低费用,推动指数化投资
方案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%,我们测算2025年公募渠道新增资金约为5800亿元。为促进指数化投资,方案将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,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。同时,基金费率改革将进入第三阶段,2025年起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,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。
三、 市场生态:提升投资者回报,优化市场环境
方案强调提高投资者回报,延续市值管理指引文件要求,鼓励上市公司增加分红、回购力度。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分红达2.4万亿元,回购1476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方案还将加大运用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,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,并允许更多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,以优化市场生态。
四、 潜在风险及展望
尽管政策目标明确,但仍存在政策实施力度不及预期、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以及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风险。然而,该方案的推出,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的阶段,将对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。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,将提升市场稳定性,降低市场波动,并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,最终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情况,以及对市场带来的实际影响。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