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周程

东方雨虹:豪气分红是自救还是饮鸩止渴?

东方雨虹:豪气分红是自救还是饮鸩止渴?摘要: “防水茅”东方雨虹豪气分红背后:一场精心策划的“自救”?东方雨虹,这家在建筑防水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,最近公布的2024年财报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。营收大幅下滑,净利润更是断崖...

“防水茅”东方雨虹豪气分红背后:一场精心策划的“自救”?

东方雨虹,这家在建筑防水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企业,最近公布的2024年财报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。营收大幅下滑,净利润更是断崖式下跌,从之前的盈利状态直接跌到谷底,让人不禁怀疑这家公司是否还能撑下去。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在盈利能力如此窘迫的情况下,东方雨虹竟然宣布了高达44亿的分红方案,这操作,简直让人看不懂。

业绩跳水与战略转型:难以掩盖的困境

根据财报,东方雨虹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.52%,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95.24%。这数字,刺眼得让人心慌。公司把业绩下滑归咎于业务模式的转型,从以大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转向零售和工程渠道。这理由听起来似乎有道理,但仔细一想,转型就转型,为何业绩会跌得如此惨烈?

更令人玩味的是,东方雨虹主动放弃了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和回款不佳的双包业务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过去东方雨虹为了追求业绩增长,不惜牺牲风险控制,埋下了不少隐患。现在房地产行业不行了,这些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,才不得不壮士断腕。

问题是,这种“断腕”式的调整,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?建筑防水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,房地产不行,防水行业自然也跟着遭殃。东方雨虹想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,转向民用建材等领域,这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。就像《定位》这本书里说的,消费者心智中已经把东方雨虹和建筑防水联系起来了,想改变这种认知,谈何容易?

巨额分红:慷慨背后的无奈

更让人费解的是,在业绩如此糟糕的情况下,东方雨虹竟然还大手笔分红,拿出44亿真金白银分给股东。这钱从哪来?要知道,东方雨虹2024年的净利润才1个多亿,这分红金额是净利润的几十倍。这种“寅吃卯粮”的做法,难道不怕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吗?

东方雨虹给出的解释是,财务部门已经做过压力测试,确保分红后公司仍然具备较强的流动性。但这种解释,实在难以令人信服。就像你兜里只剩10块钱,却非要拿出8块钱请客吃饭,然后说自己还能撑得住,谁信啊?

更何况,这笔巨额分红最大的受益者,是东方雨虹的董事长李卫国。他持有公司21.79%的股份,这次分红可以分得近10亿元。这笔钱,对于缓解他个人的质押压力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
李卫国的“自救”与员工的“牺牲”

李卫国的质押问题,是悬在东方雨虹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。由于股价下跌,他所持股份中的大部分已经被质押。一旦股价继续下跌,他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。这次分红,无疑可以缓解他的燃眉之急,让他有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质押风险。

但是,这种“自救”的方式,是否公平?李卫国作为公司的董事长,理应带领公司走出困境,而不是通过分红来缓解自己的个人危机。这种做法,难免让人质疑他是否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。

更让人唏嘘的是,李卫国还面临着为员工持股计划兜底的压力。2021年,东方雨虹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,鼓励员工购买公司股票。当时股价在高位,员工们踊跃参与,结果现在股价暴跌,员工们损失惨重。

根据当时的计划,李卫国要对员工自有资金本金兜底补足,还要支付利息。这笔钱加起来,估计要20亿元左右。虽然李卫国减持套现了一些,但仍然不够填补这个窟窿。因此,他很可能需要通过质押股权来获取资金,为员工持股计划兜底。

这听起来似乎很仗义,但仔细一想,李卫国为员工兜底的钱,最终还是来自于公司的分红,也就是全体股东的利益。这种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的做法,真的能让员工满意吗?

总而言之,东方雨虹这次的巨额分红,看起来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“自救”行动。李卫国通过分红缓解了自己的质押压力,同时也为员工持股计划兜底。但这种做法,却牺牲了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全体股东的利益。

这种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做法,能撑多久?东方雨虹的未来,依然充满了变数。

分享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